找到相关内容12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‘不由经教’与‘由教悟宗’

    境界,主要有一切现成的现量,无住生心的直觉,涵容互摄的圆融,随缘任运的日用,这与大乘经典也息息相通。1. 一切现成的现量现量是原真的、即时呈显的、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,形成文字者是比量,现量不可言说,属于比量的文字,在表征禅悟体验时必然破绽百出。不可用比量来推知揣度,是现量的根本特点。禅宗‘鼻直眼横’、‘春来草自青’等现量,即是渊源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739236.html
  • “不由经教”与“由教悟宗”

    提倡不二法门。   明心见性回归本心之际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,主要有一切现成的现量,无住生心的直觉,涵容互摄的圆融,随缘任运的日用,这与大乘经典也息息相通。1.一切现成的现量现量是原真的、即时呈显的、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,形成文字者是比量,现量不可言说,属于比量的文字,在表征禅悟体验时必然破绽百出。不可用比量来推知揣度,是现量的根本特点。禅宗“鼻直眼横”、“春来草自青”等现量,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841882.html
  • 化烦恼为快乐

    内涵与质性,迷失论揭示本心扰动不觉、缺憾、执着的状况及缘由,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现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。境界论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。从诗学意象上来表达,就是触目著提的现量,水月相忘的直觉,珠光交映的圆融,饥餐困眠的日用。   首先,提倡因缘相生之法,众生苦难的根源在于把自己看成有实体性,以自我为前提,苦痛遂因之而起。若通达法性无物,则苦海波平,爱河浪息,“欲除...

    付国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5240383.html
  • 《唯识二十论》简介

    ,非和集,识外俱非,成唯识义。(2)释所证现量难:同时意识虽是现量,一刹那后起心分别证知此现。见既过去色亦非今,证境分明,故非现量。非现量,于理为无。以是因缘,成唯识义。(3)释不知难:梦境非有,觉...属于识,所谓识的内,唯识说的根据就建立了。不但如此,它还要人们对唯识的原委有个正确的认识,就是说要知道‘’是以识为性(本质)的,不过只是认识的一部分。这样,唯识学说既有了否定(否定外界的真实),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047192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与禅宗思想

    机。 四、《法华经》与禅宗的境界论 禅宗以彻见本来面目为终极关怀。明心见性的禅者,超越了相对的二元观念,以般若慧眼来观照世界,其生命境界空明澄澈,高华圆美,其美学范式是现量、直觉、... 《法华经》对禅宗现量的影响也非常之大。现量是原真的、即时呈显的、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。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“止止不须说,我法妙难思”、 “诸法寂灭相,不可以言宣”、“我宁不说法,疾入于涅槃”,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752652.html
  • 二十唯识论述要

     无自性故。云有自性者,从用假立而已。何可执实。(廿三)  难﹕若无外境,便拨无现量。释﹕吾人所见外,非现量,  乃现觉。如梦中见山河,似若现量﹔然梦中实无,觉来亦  如是。总破二家立量云﹕  宗----除梦等外所有现觉缘,非外境起。  因----许现觉故。  喻----如梦等现觉。此下分破﹕一、破正量部----心境  同时现量,汝所谓现量,惟意识第二念分别山河,现量心  眼识前一剎那已灭。...

    雪松讲;陈健民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670797.html
  • 文学中的诗与禅

    现量”、“直觉”、“圆融”、“日常”等四个境界。   现量:是指对当前现实的现象界的认识。禅宗认为,普通人的世俗智慧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片面的、虚幻的认识。因为这种认识执着于主、客观二分的存在...认识现实世界的真面目,就是达到了“现量”。   直觉:对禅的感悟是不分“所观”和“能观”的。所观即你所观察到的东西,能观是你可以看到的、有能力看到的东西。悟禅,要求观察者的意识与被观察者的情感状态...

    邱紫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0526.html
  • 明本抄(一)

    分别心等。岂不重言哉。爰知此要散心分别假立是比量境者。上明自相不分明。云何心境。故总结上自共。显是散心也。况一切定心离此分别皆名现量者。窃嫌散心并通二相也。但说徨陈。始云若分别心者有深由前陈者任法...自相。其法体即现量心所缘也。若依分别心说能别言。分别先陈有屈曲能生物解贯通有法上。是共相义也。今共相即比量也。以因三相比知宗义正比量安立故也。是以理门论云。由此能了。自共相故。非离此二。别有所量。...

    贞庆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0638501.html
  • 因明论疏明灯抄卷六(末)

    分别。诸似现量。遍在二心。有分别心妄谓分别得自体。无分别心。不能分明冥证境故名似现量。论据决定。唯说分别。非无分别心皆唯现量故。故知无分别心亦通似现。问。分别行相。差别无边。且对法等说三七种。三分别...证法自相名为正智。义谓境义。非义理也。色谓色尘等者。等取诸现量。名即名言。谓於色等所量之。离名言等假分别者方现量。见於毛输等者。依翳因缘。於目毛头现轮形相。是名毛轮。名种等分别者。义如下说。故杂集...

    释善殊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3538536.html
  • 人生四相

    产生“法”的感觉,那多是因为对能诠表的语言文字及所诠表的意言产生的执著。我们一般在认识事物时,很多时候是在运用名言概念认识名言概念的,毕竟我们的现量太窄了,绝大多数是通过比量来认识事物的。如加行位...迁流从未中断过,四念处中有“观心无常”,三法印中有“诸行无常”,皆以一心而摄,故依“心”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的概括为十二因缘。   三、昏迷颠倒   凡夫由有无始无明,及依种种言说分别,于取著,执内有我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850417.html